循环流化床锅护的运行调整 一、锅炉运行和负荷调节 正如所知,循环流化床锅炉嫩烧室大体上可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下部密相区,另一个是上部稀相区,稀相区的空隙率远大于密相区。煤燃烧过程释放的热量也分成两部分;燃料全部进人下部密相床区,首先是挥发分析出并立即着火燃烧;随后固定碳逐步燃烧,即粗颗粒炭燃烧发生在密相区内,而细颗粒焦炭会有一部分被夹带到稀相区进一步完成燃烧过程。由于空气是从炉膛不同部位(高度)分段送人的,一次风量从床底部风室由风帽进人密相区,只要在保证料层流化质量的前提下,控制一次风占总量的比例,就可以使密相区处于还原性气氛,炭颗粒不完全燃烧形成CO, CO在炉膛上部与二次风混合进一步燃烧变成C02 认,这样可以改变密相区的燃烧份额,使炉膛上部也保持较高的温度水平,从而有利于细炭颗粒的燃尽。显然,燃烧份额的分配主要取决于煤的筛分性质、挥发分的高低和一、二次风的配比。煤越细、挥发分越高、一次风比例越小,则稀相区的燃烧份额越大,密相区的燃烧份额相应越小。对于给定的燃料,为了满负荷稳定运行,一般希望0-1mm粒径煤颗粒的份额达到40写以上;挥发分越低的煤,0-1mm粒径的煤颗粒所占比例应越大。在嫩料的筛分性质和煤质确定的条件下,一次风量对锅炉的运行调整有很大的影响。 对循环灰系统而言,要求在入炉前的适当位置设有一定容积的灰仓,储存一定量合适粒径的物料(一般物料的粒径在0-3mm 的范围,其中粒径为500m -lmm 的要占50%以上)。如果嫩料发生改变,原煤中含灰量很低时,补充的物料可通过灰仓随原煤一起入炉参与循环燃烧;如果锅沪负荷发生变化,可根据负荷变化情况,通过调整外加灰量随时调整物料循环量以满足正常燃烧的要求。由于点火用所需的灰料可通过灰仓直接向床内给料,大大减轻了人工铺设底料的劳动强度,锅炉容量越大,效果越显著。 循环灰分离器的效率与负荷有关。当负荷降低时,炉膛温度下降.分离器效率会有所降低,飞灰中含碳量会升高。将这部分飞灰通过送灰器再返回炉膛燃烧,可降低飞灰含碳量,提高燃烧效率。 2.飞灰回送装里的运行 目前,在国内外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灰系统的飞灰回送装置中,广泛采用具有自调节性能的流化密封送灰器‘U 型阀),其结构示意图。送灰器本体由一块不锈钢板将其分为储灰室和送灰室,其工作用风(也称返料风)的布风系统由风帽、布风板和两个独立的风室组成。风从一次风管引人,由阀门控制。送灰室风量Q1和储灰室风量Q2以及不锈钢板的高度可根据回送灰量的需要分别进行调节。采用这种送灰器时,应先在冷态试验和热态低负荷试运行中调整送风位置和送风量。由于煤的筛分特性和燃料然烧特性不同,进行这些试验是必要的。循环灰系统投人运行以后,要适当调整送灰器的送灰量。一般在送灰器的立管上安装有一个观察孔,通过该孔上的视镜可清楚地看到橘红色的灰流。调整两个送风阀门就可以方便地控制循环灰量的大小。 如采用具有自平衡性能的J 型阀,则无须监控料位,缺点是如果立管中灰位高度很高时,再启动比较困难,需较高压头的空气.因此,在热态运行初始就要开启,实行定风量运行,以免立管(料腿)中结焦。 3.循环灰系统的工作特性 循环灰系统正常投人运行后,送灰器与循环灰分离器相连的立管中应有一定的料柱高度,其作用是:一方面阻止床内的高温烟气反窜进入分离器,破坏正常循环,另一方面由于料柱高度形成的压力差可维持系统的压力平衡。当炉内工况发生变化时,送灰器的输送特性能自行调整:如锅炉负荷增加时,飞灰夹带量增大,分离器的捕灰量增加。此时,若送灰器仍维持原输送量,则料柱高度会上升,压差增大.因而物料输送量自动增加,使之达到平衡;反之,如果锅炉负荷下降,料柱高度随之减小,送灰器的输送量亦自动减小,循环灰系统达到新的平衡。因此,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中,一般无须调整送灰器的风门开度,但要经常监视送灰器及分离器内的温度状况。同时,还要不定期地从送灰器下灰管排放一部分灰,以减轻尾部受热面的磨损和减少后部除尘器的负担。也可排放沉积在送灰器底部的粗灰粒以及因磨损而使分离器脱落下来的耐火材料,以避免对送灰器的正常运行造成危害。 |
Copyright © 20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周末设计 ( 鄂ICP备2022003378号 )
中国 · 武汉 · 东湖技术开发区 · 高新大道999号 服务热线:(0)159-2764-2882